双眼皮手术,麻药到底该打在哪个层次?
对于整形外科医生而言,打麻药是第一步,可能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步。
毕竟看起来没啥难度,风险也小。可怎样打麻药才是最规范且有效,又有多少人思考过?
手术打麻药,其实应该遵循一个核心逻辑,即在消除疼痛的同时,尽可能保证术野清晰。
譬如在重睑手术中,麻药到底打在哪个层次,大多数医生其实并没有绝对标准。
因为都知道麻药是会自然浸润到各组织间隙,最终达到消除疼痛的目的。
不过,一旦注射麻药时,不慎损伤了血管,导致了血肿,就会影响术野的清晰,等于给自己增加了难度。
众所周知,重睑手术涉及到的解剖结构,从外到内分为皮肤、皮下浅筋膜、眼轮匝肌、roof、眶隔前壁、眶隔脂肪、眶隔后壁、上睑提肌腱膜、睑板、结膜。
其中上睑提肌及muller肌复合体,位于上睑提肌腱膜的深面,睑板同一平面的上方。
在上述层次结构中,眶隔、上睑提肌腱膜和睑板属于实体组织,麻药无法注射到其中,只能以浸润的方式渗透到其上下方的间隙中达到麻醉的效果。
眼轮匝肌层有众多的穿支血管,roof的中外侧有眶上血管的分支穿出。
因此,麻药注射到这两个层次损伤血管的概率会增大,甚至注射完即出现青紫或血肿的现象。
并且由于roof相对较深,麻药注入该层次后对浅层组织的浸润效果也会减弱。
眶隔为眶骨骨膜的延续,其中包含着眶隔脂肪,麻药注入眶隔内,脂肪细胞的体积会瞬间增大,出现肿胀明显的外观,且极易渗透至其下方的提肌腱膜,甚至更深的上睑提肌和muller 复合体,从而导致上睑下垂,影响术中对角膜暴露度的判断。
所以,皮下和眼轮匝肌之间的间隙,是重睑手术麻药注射相对合适的层次。即位于真皮深层及眼轮匝肌之间。
只是因为在眼周,皮下脂肪缺失,所以常常被忽略,只有在肿眼泡明显的顾客上睑外侧,可见其中充斥着少量脂肪细胞。
该层次无血管分布,且相对较浅,可达到在麻药往下方间隙浸润的同时,而不至于出现淤青血肿或渗透至深部肌层从而导致术中不良现象的发生。
好了,说了半天,到底怎么办呢?
这里有一个小技巧仅供大家参考!那就是当注射一个皮丘以后,先推药再走针,液体会在浅筋膜层里往疏松的方向推进,这样其实针尖走过的地方已经被麻药撑开了,顾客也不容易有针刺样的不适感。
这个办法,不少资深注射医生其实也在使用,尤其是一些对眼部解剖结构非常熟悉的眼整形医生,更属于基操。
既然是好东西,就要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一点点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