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医生的差异化定位,为什么不灵了?
最近许多打造个人IP的整形医生,都在沉迷于一个东西——差异化定位。
定位有差异化,的确是好事。
但这件事要做出效果,其实远没那么简单。
举个例子,许多医生在讲自己所拥有的差异化优势时,都会不约而同提到一个点:审美好。
审美好对整形医生来说,的确是加分的。
但每次当问到,你如何向顾客证明,自己的审美比其他整形医生更好?
对方就会抠脑托腮,陷入沉默。
这个问题他们不是没想过,是没答案。
因为审美这个东西是虚的,不具体,很难被感知。
有医生说,我是否可以去录制一套几十节的审美课,讲述我的审美理念。
这是个办法。但成本很高。
这个成本不仅指,医生录制课程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高,更重要的是顾客的感知成本也高。
很多时候,顾客和医生的面诊时间只有区区几分钟。
这是你们的第一次见面沟通,但也是你唯一“拿下她”的机会,你的第二次机会在下一个顾客。
短短几分钟,你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让对方了解你的审美体系,或看你的课程。
你需要一些显性化,可感知的“证据”。
这个办法叫:可视化。
就像之前我曾讲过那个故事,某“整形大师”长期在其机构大堂,放着据说是他的亲笔画作和亲手制作的雕塑,气派夺目。
这些“道具”为他赢得了许多高端客户。
至于他是否真的会画画,会做雕塑,顾客短时间内很难去考证清楚。
大多数人在渠道、咨询和医助的铺垫下,相信了“所见即所得”。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些东西是可视化的,是具体的,她能感知。
比如在助理或咨询师的前期铺垫下:
你是一位技术优异,还在美学上颇具研究的专家。
你也需要能拿出一些可视化的“物证”来。
比如你的证书、你去学习的照片、你的绘画或雕塑作品、你与你的导师,一些知名艺术家的合影……
这些是你的道具,也是你的武器。
你无需叙述,顾客或许也不会多言,只是暗自赞叹,心里便已有认可。
这就是可视化的力量。把虚的东西变实在,把概念性的东西变具体,让顾客可感知。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审美好”这一点恰好是顾客关心的,才能对你的成交有帮助。
记住,差异化一定是顾客在意的、能感受得到的,愿意购买的差异化,不是你觉得差异了,顾客就愿意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