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IP该做硬广,还是该花钱买流量?
医生做IP,也需要推广自己的信息。
通俗说,即主动为顾客创造一切关于自己的优质内容,并让顾客可见,可搜索,慢慢产生信任。
首先,做广告投放时,大家的目的肯定是效果最大化。
效果广告(信息流,抖音,小视频等)的好处是相对精准,回报率是很容易被算出来的。比如可以用点击量、转化率、销量、业绩等数据来衡量广告的效益。
医生如果有自己的运营团队,是可以根据投放回报来算出收益的。
相对来说,品牌广告回报周期会慢一些,而且很难精确算出具体回报了多少。
好比一块产品广告,在你小区门口立了十年,你知道你们小区一定有人受此影响, 这些年购买了不少。但你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人,商家也不知道。
所以,如果一个医生有自己成熟的独立运营团队,也有对投产比的精算体系,当其一个新品相出来的初期,在线上做效果投放曝光是比较好的。
当然,前提是账算得过来,有利润。就算当下不挣钱,你也得知道,你亏得起多久,烧钱能烧得出个成果,你能撑到开始盈利的时间周期。这个需要经验和计算。
一方面,如果同行发现你很挣钱,也会蜂拥而来,于是你们就开始卷,利润会被拉低。
另一方面,平台也不会放过你,会做一些小动作。比如稍稍降低一些你的曝光,你的产出立即就会有巨大的波动和下滑。
而此时,你的投入模型已定,只能继续投,花更多的钱,也就等于是给平台交更多的“税”,越来越多。这还不包括平台会随时调整游戏规则,便于收割。
这样,你会始终与平台博弈,但对方却是庄家。
这个钱会赚得越来越辛苦,平台会给你活路,但会活的很难,有时会刚好卡在一个令人尴尬的盈亏平衡点上,勉强维持。更多时候,则入不敷出。天下苦“抖”久矣,抱怨的就是这个。
即便能做到,一个行业就那么一两个人。其背后,一定有庞大的内容团队和运营链条。成本也相当之高。
所以小结一下,线上投流的好处是回报相对可见,坏处是你始终跟庄家在玩,始终被动,随时可能被割韭菜,一不小心就会滑向亏损。
而品牌广告呢,你也可以理解为“硬广”。
很多做个人品牌的人会觉得,看不到效果。
这个效果是相对上面讲的效果广告来说,很难知道具体的转化数字。所以很多人持怀疑态度,也没这个耐心,这可以理解。
还有一个疑虑就是关于不精准。
线上投流就很精准,会根据标签推给相应的人群。
而品牌硬广投放的人群,就相对模糊,不那么精确。
正如前面的那个例子, 你在小区门口立一个产品的广告牌,立了十年。
来来往往的这么多人,真就不会成为我们的客户么。
这十年间,一定会有一些成交,而没有成交的人,也在不断“围观”这一过程。
也许在漫长时间里,她都不是目标客户,可当有一天,她有这方面需求时,她就会马上想起门口那个广告牌。她很熟悉,这也就会给她安全感和信任感:一个广告能持续做十年的品牌,应该不会差,就选它!
所以,品牌广告的作用是持久的、慢慢释放的、影响广泛的,因为它是以时间为累积出的护城河,假以时日,会打造越来越强的品牌力。品牌,都是时间铸就的。
网红这个词,也代表着速生速死。
而医生IP,就像医生这个职业,最重要的是积累。
那些网红品牌,在线下你几乎看不到他的任何推广痕迹。所有的支出,都用于投流的精算去了。
可奢侈品,即便是卖给富人,也需要让穷人知道。
穷人知道,富人用着才有面子。
购买者很重要,看热闹的人同样重要。你眼里不能只有买得起的人。
所以,不管富人还是穷人,都需要你用时间,去他们心中立起这么一块广告牌。
总结一下,品牌硬广的收益,是没法去具体计算的。
但我建议,如果花钱不多,在可以接受的情况下,为自己投一些个人品牌的信息内容。
顾客当然不会信任一个在线上搜索时,一片空白的医生。
所以去做吧,不要管它有没有收益、收益是多少,反正做了肯定有用。
去年初,一位山西女私密医生,让我们给她在线上做了一些医生信息的基础建设和布局。
不久后一天,渠道带来位大客户面诊。
大家都知道,这种客户都非常挑剔,一来就各种挑问题。
院方一一介绍,我们产品有多好,医院硬件有多好,专家有多好——顾客马上就问:你们专家是谁,叫啥名字?
咨询就报出了这位女医生的名字。
广告界有一句名言,我知道有一半的广告费被浪费掉了,但不知道哪一半被浪费了。
这句话其实很容易误导人,因为这种浪费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能达成目标,就去为自己做投入,一来,投资自己永远是不会有损失的,二来,竞争失败的代价会更高。